BloggerAds廣告聯播
目前分類:這是一定要的 (19)
- Mar 29 Thu 2012 09:16
都市更新是為建商服務的法令
- Jan 17 Tue 2012 16:29
【大債時代】(WHOOPS!!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 )By John Lanchester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0768
我是金融與債務市場的初學者,看完這本書,而且還是看了兩遍,對於債務市場影響全球經濟樣貌也只才有了一丁點的瞭解,不過看的當下覺得非常精彩,看完之後又全都忘光了,真是糟糕,難道這就是我閱讀經濟與金融相關領域書籍的命運嗎?!
這本書是翻譯書籍,因此在語法結構上基本上就不像中文書這麼容易讀。加上作者的寫作技巧用了逗趣且有點跳躍式的描述,在讀第二遍時才比較瞭解她要說的內容,也讓我比較讀的下去。
不過就在我整理下方的心得時,不禁讓我想著我到底要寫出甚麼放在板子上,本書的摘要?重新整理本書的重點?本書的心得?
- Jan 06 Fri 2012 12:04
這只不過是檯面下的遊戲規則浮到檯面上而以拉~房市下跌危機? 莊孟翰:回歸合理價格
我記得去年看電視時一為房仲業的專家表示
如果你要買台北的新屋,在跟房仲業者談的時候,一開始就砍6~7折
如果你要買台北的中古屋,一開始就砍7~8折
所以目前富發建設率先降價,雖然降了25%,但其實還有5%以上的降價空間
由此可知這絕對是房產業者的「促銷手法」
- Jan 06 Fri 2012 11:34
甚麼時候我們的政府才要更換維生管線呀-使用家用濾水壺 自來水仍須煮過
消基會為民眾把關,讚!
不過雖然現在民眾越來越重視飲用水質
但自來水的飲用還是得回歸到公共維生設備的更新太換
政府不願花錢做自來水管線的汰換
結果就是將費用轉嫁給社會大眾
- Jan 31 Mon 2011 11:35
【民國100年大泡沫:財富即將重分配、央行沒有告訴你的真相】,王伯達著
這本書談的重點在於作者提出很多例證來說明台灣的資產其實已經泡沫之中,並推測最快2011年下半年起,台灣的資產泡沫就會開始破滅。而泡沫的產生最後都得回歸到錯誤的貨幣政策。
作者提到過去數十年來發生的多次金融資產泡沫,其破滅之前,外匯存底皆出現快速大量增加的情況。其將外匯存底快速增加,最後導致金融資產泡沫並破滅的情況稱之為「外匯存底的詛咒」。
這個詛咒的產生,首先要回到最源頭看外匯存底如何增加。外匯存底指的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外匯資產。我國貨幣政策對於貿易盈餘所獲得之外幣資產的作法,乃由央行印製發行新的本國貨幣,並透過金融機構向這些持有外幣資產的個人或企業購買外幣;也就是說假設台灣對美國的貿易是賺錢的,台灣企業或個人擁有的美元資產,必須由中央銀行再行印製發行的新台幣,透過金融機構將企業或個人的美元資產換成新台幣。而如此一來新台幣就不會出現升值的現象,而國家所累積下來的外匯資產就是外匯存底。
然而,這樣的作法是人為操作所導致。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理論上當美國出現了大量的貿易赤字之後,相對於賺取大量美元的台灣而言,美元應該會大幅的貶值(想想看台灣這塊土地突然湧進大量的美元,美元要換成台幣才能夠在台灣使用,美元搶台幣導致台幣升值,美元貶值);因此對於美國而言,要進口同樣的東西就得付出更多的成本,貨品價格的提高,會降低購買意願,進而縮減美國的貿易赤字,直到貿易恢復均衡而使匯率回復合理的水準。因此,為了避免台幣升值,央行乃透過人為操作一直不斷發行新台幣來抑制,使得國內的大量湧現新台幣,最後產生資產泡沫。
這時候又得問,為何要避免台幣升值,想當然是要維持國內貨品的競爭力,以刺激出口,造就經濟發展的榮景。而這樣的榮景亦即其所提到的「非理性榮景」。為了維持弱勢的匯率,以至於外匯存底不斷的累積,而這也代表著國內的貨幣供給不斷增加,最終產生了資產泡沫並破滅,而這就是「外匯存底詛咒」的真相。
- Jan 10 Thu 2008 04:35
<轉貼>不再浪漫 向政治無力感道別
- Dec 20 Thu 2007 07:17
IBM發布年度預測 未來5年5大創新
IBM發布年度預測 未來5年5大創新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十九日電)IBM公司今天發布「未來5年的5大創新(NextFive inFive)」報告書,未來可能改變人類工作、生活休閒娛樂的創新包括「節能更容易,價格更低廉」、「全新的駕車經驗」、「吃什麼就像什麼」、「手機不再只是手機」、「醫生將擁有超強感知能力,提供更精準的診斷與醫療服務」。
IBM 指出,在一系列「智慧能源(smart energy)」科技協助下,管理個人「碳排放量(carbonfootprint)」將變得更為容易。透過該科技,家中洗碗機、冷氣機、燈具等各種電器 設備皆與「智慧」網絡相連,用戶透過手機或網路即可控制電器開關,讓使用者可控制用電量和電費支出。
在接下來5年間,車輛與道路間的連結將改變人們駕車習慣、協助提升行車安全,甚至幫助用路人避開壅塞路段。
在科技協助下,未來的車輛將與沿途架設的感應器互通,一旦出現緊急路況,車輛可直接反射,在危險發生前預先回應,避免車禍發生。
- Sep 18 Tue 2007 05:38
文化地景與文化保存價值
康老師的簡報真的很精彩~原本晚上這個時間通常是我在工作一天後很容易與周公會面的時間,但是康老師精彩豐富內容及有系統演講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文化地景一詞作為解釋一個地區整體的面貌的確是可以想像。但是如何區分文化地景與一般所謂風景或自然風景之間卻是比較難以界定的。一般我們會認為國家公園這樣一個區塊應該是屬於自然風景,但從文化地景的角度,國家公園的區塊由於經過人類透過法令及行政體制的運作,讓此區塊得以保留作為國家公園,因此應該可以歸屬在文化地景的範疇裡。
因此,這樣看來,文化地景與自然風景之間似乎可以從是否存在著人為操作而加以區別,但是這可能只是最簡單的區分,如果要再細究,文化地景乃人類活動的時間軸線附加在一塊土地上所留下的痕跡,而風景強調的可能是一個視景,不管這個視景內存在著哪些元素。因此文化地景與風景其實可能是以你容於我、我容於你的形態而存在。因此,硬要去區分出文化地景與風景的意義,其實我也無法很明確的說明,也許最大的意義,可能是存在於人類如何去將這整個複雜的面向進行有系統的分析。
整個簡報的內容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條看似與一般巷弄沒什麼兩樣街道,更深一層去認識才知道原來這條街竟述說著一段一般人無從得知的歷史,而這個街道竟然是我大學同學住的地方,他們家樓下就是一間一間的印刷小工廠。若老師不去提那段歷史,旁人真的無法知道原來這條小巷擁有那麼精彩的故事。
而在都市更新推動之下,有多少的專業團隊會去注意這樣看似不起眼的街道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歷史。整個歷史、記憶、產業型態都會在追求經濟發展、土地增值、改善"破敗"巷弄的政治正確操弄下而消失。
另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的社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口所帶來的一些現象。他舉出中山北路《聖多福天主教堂》於假日的時候,會有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外籍勞工聚集。由於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附近的居民因此向教堂表達抗議,希望這個地方可以被進行搬遷、驅離等讓外籍人士無法聚集的動作。台灣雖然是個很能夠包容許多文化、背景、種族的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有異國料理,有各種的宗教形式的活動在聚集,但在切身面臨異國文化(尤其是那些被社會價值觀認為是低度發展落後的國家)在我們週遭形塑聚集時,我們很容易築起一道圍牆,將他們排除在外。
- Sep 17 Mon 2007 07:55
文建會表示 必要時將代行處理
自由時報2007.09.12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文建會指出,在其未接管遺址業務之前三年,就已經撥經費補助台中市政府進行惠來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同時也函請台中市政府就研究成果進行列冊或指定等法定程序。由於國定遺址必須經地方主管機關提報或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國定遺址價值,並經遺址審議委員會通過,方可指定為國定遺址,但台中市政府並未提出公告。至於胡志強提出的遺址博物館由中央買單一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其相關計畫提報中央。文建會也表示,如果縣市主管機關依文資法應作為而不作為,以致危害該遺址之保存,基於維護全民共有之文化資產,文建會將依文資法101條規定,提出限期處理,屆期若仍不作為將代行處理。中市文化局︰慎重其事 非不處理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惠來遺址保護聯盟痛斥「小來」被台中市政府謀殺了!台中市文化局長黃國榮昨天表示,其實台中市政府雖然沒有正式公告,卻一直有在努力,相關出土文物也保存在科博館,市府只是慎重其事,絕無謀殺「小來」。文建會則表示,如果縣市主管機關危害該遺址之保存,基於維護全民共有之文化資產,將依文資法規定,代行處理。
- Sep 17 Mon 2007 04:55
台中惠來喪失遺址資格 胡志強被批謀殺-世界古蹟日將成台中市恥日
自由時報2007.09.12
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
今年9月底出土屆滿五週年的台中惠來遺址,去年經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認定為古蹟,但因台中市長胡志強遲未公告,迄今超過半年,惠來遺址已喪失遺址資格,環保團體痛批,「五歲小來遭胡志強謀殺」,今年的世界古蹟日,將是「台中市恥日」。由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保聯盟、台灣新世紀文化發展協會組成的惠來遺址保護聯盟表示,五年前,位於台中七期重劃區的惠來遺址出土,經過多年奔走搶救,去年3月底決定列為台中第一個市定遺址,但台中市政府卻遲未公告,如今早已過了公告期間,惠來遺址現場仍是荒煙蔓草一片。
惠來遺址保護聯盟發言人、台灣生態學會祕書長陳秉亨指出,台灣已於民國90年7月13日加入世界古蹟日組織,成為全球承認的第48個結盟會員國,並訂定每年9月第三個週末是「世界古蹟日」,全台各縣市相繼舉辦慶祝活動,9月15、16日將是世界古蹟日,號稱「文化城」的台中市是否仍舊決定缺席?惠來遺址保護聯盟將持續關注。
- Jun 01 Fri 2007 00:42
Google Earth越來越變態
除了提供全球的航空照片圖
現在還在著名的景點建築劃上虛擬實體的3D圖
- May 26 Sat 2007 09:07
設計vs技術
上週聽了黃金博物館館長上的一堂課,他提到過去台灣的金屬工藝技術相當的純熟,但是卻不懂得做設計。如今台灣的設計正蓬勃發展,但很多的設計概念只能落實在平面的設計上,也就是說設計與技術之間,產生了無法連結的落差。
當然,這裡所提到的主要是指金屬工藝的部份。而這也讓我想起有一次坐在老師的車上,跟老師問了一個問題:「為何台灣工藝技術所做出來的產品都那麼缺乏美感」,這個問題尤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常遇見的、比較大眾的工藝器具,比如說路邊的攤子,遮雨棚、廣告招牌、鐵皮搭建的屋頂或牆壁、圍牆,印象中的都是很粗線條的、只求達到符合功能性的技術產品。這個問題若從從經濟的層面去考量,或許可以得到若簡單的答案,那就是要便宜而又可以符合功能所需的產品,通常就是造型簡單結構還算OK的東西,因此有可能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但是從《城市的遠見》系列-古川町的介紹中,日本工匠在進行木屋建造的過程,會在斗拱上設計本身特有的雲飾造型,表示此棟木屋是其作品,而這樣的做法除了表明可以對此棟木屋之建築設計負責之外,相對地在某種程度上也彰顯自己設計的風格與自信。
- Apr 17 Tue 2007 00:30
永遠的榮耀-42
- Mar 21 Wed 2007 00:11
捍衛樂生
- Mar 07 Wed 2007 00:26
花蓮花蓮~請用心保護他
專業與法制的正確性在政治至上的環境裡也只能化為橡皮圖章與一堆廢紙
沒有作為的執政黨只會在選舉來臨時端出一盤一盤碎糊糊的牛肉
現在隨著選舉的逼近
許多議題又浮出台面
- Apr 20 Thu 2006 16:31
新消費主義與道德基金
- Mar 31 Fri 2006 15:22
崑濱伯的有機農業
前一陣子看「無米樂」,總是看到崑濱伯紀錄著什麼時候要開始撒農藥,否則稻子就會開始染病,什麼時候要施肥,這樣稻子才會長的好。那時候崑濱伯笑著說農人只顧到那一片土地有沒有長的好,而沒顧到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因此受到影響。聽到這句話,總是可以想到綠色革命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不管是對人、對土地、對生態的影響,雖然綠色革命帶來大量的農作產量,但卻對環境與人造成累積性的傷害。當土地是不健康的,種出來的植物就更不健康,更容易帶來病蟲害,這時候只好再繼續噴灑農藥,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而這時人吃進去的也是有農藥殘留的,吃進入會影響人的健康。當然,雖然說在微量的情況下,人體是能夠處理這些毒素的,大自然也有自淨的機制。但是能夠不用農藥就儘量不要用,運用自然生態法則是最好的方式。
- Dec 04 Sun 2005 22:45
搞不懂這是什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