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債時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0768

我是金融與債務市場的初學者,看完這本書,而且還是看了兩遍,對於債務市場影響全球經濟樣貌也只才有了一丁點的瞭解,不過看的當下覺得非常精彩,看完之後又全都忘光了,真是糟糕,難道這就是我閱讀經濟與金融相關領域書籍的命運嗎?!

這本書是翻譯書籍,因此在語法結構上基本上就不像中文書這麼容易讀。加上作者的寫作技巧用了逗趣且有點跳躍式的描述,在讀第二遍時才比較瞭解她要說的內容,也讓我比較讀的下去。

不過就在我整理下方的心得時,不禁讓我想著我到底要寫出甚麼放在板子上,本書的摘要?重新整理本書的重點?本書的心得?

看完只能說金融真是個複雜的東西,但金融說到底它還是人的發明,是人把這些金融的東西越搞越的複雜。就好像為了圓一個謊,只好說了好幾個謊一樣。為了讓一些實際上是不良的商品仍能在市場上販售,只好打扮成漂漂亮亮的樣子。然後為了讓這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東西可以讓人不對她產生疑慮,因此有個商品評鑑來協助我們評斷她,所以市場就跟你說AAA是最好的,往下就是次好的,你看不懂實際內容說甚麼沒有關係,你只要知道透過這個評鑑制度產品有個優劣好壞的排序。風險高低請自己承擔。不過如果她說謊或隱瞞的話,她還是可以跟你說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金融界透過包裝手法,將許多金融商品包裝成漂漂亮亮,讓你把錢掏出來繼續往金錢遊戲世界繼續玩下去,你說這跟賭博沒有兩樣,不過不用擔心,這是合法的賭場。

 

-------------------------

本書的一開始從冰島破產事件開始說起,對於此事件,冰島的一位計程車司機如此說到「三、四十個人所幹的好事,由全國人民買單。」想想這句話在台灣也頗為適用,「許多不肖的廠商污染環境,最後清潔善後的成本卻是由全民來買單」,我們在電視上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導。那這三、四十個人到底幹了啥好事。過去,冰島是一個「集產主義」的國家(也就是類是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但自從1980年代獨立黨掌權開始,冰島開始實施美英兩國所擁抱的自由市場政策,至2001年成功地將銀行轉為民營化,銀行民營化之後冰島的經濟呈現大幅度的成長,主要原因在於冰島透過高利率低管制來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此外銀行並還經營向國際資金借入低利短債投資高獲利的長期資產,銀行因為擁有大量國際資金,因此以幾乎免信用擔保的方式將資金以低利率放款給民眾,人民因此用這些貸款開始大量及奢華的消費,刺激了經濟的成長。這樣看似欣欣向榮的循環,其實是一個假象。因為當資金取得順利時,銀行可以順利償付外債,維持良好的信用,因此人民同樣的消費模式可以維繫。不過一旦資金取得不順或者投資獲利出現問題時,銀行無法順利償付外債,會造成信用破產,接著國際市場對於克朗貨幣(冰島的貨幣名稱)不信任,造成貨幣幣值下跌,外債更因為幣值下跌而更加擴大(我還另外參考了1 2 3 4)最後,冰島四大銀行的外債高達1000億歐元,為冰島國內生產毛額總額的10倍,冰島最後就走向破產一途。

上面這一大段是我看了這本書及參考了相關報導所整理出來,光整理成上面這一段就花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消化,而且書本所寫的及網路上的相關報導之間有所出入,實為困擾。

另外為了說明上述的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發展的運作過程,作者回到最基本的銀行運作講起,讓你瞭解存錢進到銀行後會怎樣的發展。這裡簡單的說明。假設今天您存200元給銀行,銀行有了200元則拿了這筆錢去投資,可是依造規定銀行必須保留一些錢在自己身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存款準備金),假設這個比率是20%,因此銀行保留40元在身邊,其餘的160元則拿去投資,假設這160元買進了A公司的股票,銀行於是有了價值160元的股票、A公司於是有了160元的現金,現在A公司再把160元拿去銀行存,於是銀行又有160元的存款,銀行又準備拿錢出來投資買股票,依照比率又得準備20%的存款在銀行,就這樣存款買股票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最後您存進去的這200元,在銀行會變成1000元的客戶存款(銀行的負債),200元的存款準備金及800元的股票,也就說你的200元存款透過銀行這套制度可以將她轉變成1000元的負債及1000元的資產。這果然是太神奇了。

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了銀行是資本主義運作的重心,銀行的存在制度帶來了相當龐大的經濟活動。

在這個系統中,把金錢的移動過程記錄下來是很重要的,而移動過程記錄最重要的發明即是【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上可將你所擁有的一切分為兩方,一方為資產,另一方則為負債。當你的負債超過你的資產就表示你破產了。白話一點就是你把你的資產全部賣光光也償還不了你的負債,就表示你破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