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談的重點在於作者提出很多例證來說明台灣的資產其實已經泡沫之中,並推測最快2011年下半年起,台灣的資產泡沫就會開始破滅。而泡沫的產生最後都得回歸到錯誤的貨幣政策。

作者提到過去數十年來發生的多次金融資產泡沫,其破滅之前,外匯存底皆出現快速大量增加的情況。其將外匯存底快速增加,最後導致金融資產泡沫並破滅的情況稱之為「外匯存底的詛咒」。

這個詛咒的產生,首先要回到最源頭看外匯存底如何增加。外匯存底指的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外匯資產。我國貨幣政策對於貿易盈餘所獲得之外幣資產的作法,乃由央行印製發行新的本國貨幣,並透過金融機構向這些持有外幣資產的個人或企業購買外幣;也就是說假設台灣對美國的貿易是賺錢的,台灣企業或個人擁有的美元資產,必須由中央銀行再行印製發行的新台幣,透過金融機構將企業或個人的美元資產換成新台幣。而如此一來新台幣就不會出現升值的現象,而國家所累積下來的外匯資產就是外匯存底。

然而,這樣的作法是人為操作所導致。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理論上當美國出現了大量的貿易赤字之後,相對於賺取大量美元的台灣而言,美元應該會大幅的貶值(想想看台灣這塊土地突然湧進大量的美元,美元要換成台幣才能夠在台灣使用,美元搶台幣導致台幣升值,美元貶值);因此對於美國而言,要進口同樣的東西就得付出更多的成本,貨品價格的提高,會降低購買意願,進而縮減美國的貿易赤字,直到貿易恢復均衡而使匯率回復合理的水準。因此,為了避免台幣升值,央行乃透過人為操作一直不斷發行新台幣來抑制,使得國內的大量湧現新台幣,最後產生資產泡沫。

這時候又得問,為何要避免台幣升值,想當然是要維持國內貨品的競爭力,以刺激出口,造就經濟發展的榮景。而這樣的榮景亦即其所提到的「非理性榮景」。為了維持弱勢的匯率,以至於外匯存底不斷的累積,而這也代表著國內的貨幣供給不斷增加,最終產生了資產泡沫並破滅,而這就是「外匯存底詛咒」的真相。

作者接著引用了【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1990年日本失落的十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下的泰國】三個案例來說明外匯存底的詛咒。其結論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外匯存底激增,或是外匯存底的組程內容為何,只要外匯存底出現不正常的快速增長,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鉅額貨幣供給與信用擴張所產生的驚人資產泡沫。

接著作者再回過頭看台灣1990年的股市萬點泡沫。1980以前台灣的外匯政策採取以美元為中心的匯率制度,將新台幣控制在35~40兌換1美元的價位。1987年美國股市發生黑色星期一事件,美國擔憂經濟重現衰退,要求台幣大幅升值,美國多次以【一九七四年貿易法】第三0一條逼迫台灣放寬匯率管制,直到1989年,台幣最高來到25.6元兌換1美元,於3~4年間大幅升值40%。而這段歷史最後導致萬點泡沫,因而使得國人認為【台幣升值等於熱錢,也等於泡沫】,然而從作者的論點,造成泡沫的並不是貨幣的升值,而是抑制貨幣升值的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大量貨幣,當貨幣在回到升值的軌道上時,意味著新貨幣釋出的速度減緩,使得資產泡沫的推升將無以為繼而出現破滅。

外匯存底可以作為支付外國商品進口或勞務的貨幣,因此外匯存底的存在有其必要。那麼,外匯存底維持在怎樣的程度才是屬於適當的呢?衡量外匯存底的最適規模是「外匯存底」與「進口金額」的比例,國際平均水準為外匯存底足以支應3至8個月的進口金額,但是台灣目前的外匯存底足以支應長達20個月,表示已經超出合理的範圍。

而台灣的股市是否已經出現泡沫現象?透過「巴菲特指標」的觀察(巴菲特指標為國家股票市值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安全的範圍在80%至150%之間,台灣於2010年,指標達162%,因此認為台灣股市處於一個相對高風險的位置。

而衡量房地產是否泡沫,則可以從「房價租金比」及「房價所得比」兩方面分析;前者可用於投資方,後者用於自住方。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房價真的很高,作者用台北市說明「房價租金比」,2010年第一季房價租金比為708月,意即房價約等於59年(708月/12=59年)的租金收入,而國際上普遍認為合理的區間則市在於200~250個月,超過300則已經超過警戒值,台灣708個月是亞洲之冠,第二名的香港僅不到380個月。而「房價所得比」則是我們常從新聞上聽到的購買台北市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根據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的統計,台灣五大都會區在2009年底的房價所得比為7.08倍,而2010年八月所作的台北市調查,更高達11.5倍。而從全國房展網中,其指出某國外研究,房價所得比的合理比率在2~4倍。

而上述的驚人外匯存底、高漲的房地產、攀高的股票市值以及長期的低利率、弱勢台幣,這些現象都要歸因於台灣長期以來錯誤的貨幣政策過去央行為了刺激出口、國庫預算、政府財政,而釋放出大量的新台幣到市場上,造成新台幣的貶值與資產的泡沫,得利的是政府、是財團、是建商

若要破除外匯存底的詛咒,必須讓台幣升值,但這麼一來必然會讓台灣的出口在「短期」內受到衝擊,但台灣大小選舉不斷,沒有哪個政黨會為了國家長期發展而賠上自己的位置。

作者提到台灣央行最有可能的作法,就是在接下來每季的理監事會議都微幅升息半碼,同時在歐美國家開始升息後,加大升息的速度與幅度,並透過各種行政命令來管控房價,以達到「軟著陸」的目標。而從中央銀行所公布的重貼現率,2010年第2季到第4季的重貼現率從1.375升到1.5,然後又升到1.625,完全符合作者每季理監事會議微幅升息半碼的預測說法。

作者另外提及只要台灣央行沒有放棄弱勢新台幣的思維,台灣資金的水龍頭就沒有關上的一天。從中央銀行的匯率資料中來看,去年年初一直到去年10月8日,台灣兌換美元的匯率一直維持在31~32之間徘徊,從10月11破了31之後,匯率開始下滑,到今天(2011.1.31)匯率已經降到29.3。作者出版此書的時間為2010年10月,在此書出版之後,央行開始放寬匯率漲破31,不知這是否真的是巧合還是央行也看了這本書獲得警惕。

 匯率變動

 

最後作者提及資產已然泡沫化,問題不在於會不會破滅,而是何時會破滅。其預測2010年6月的升息為一連串升息循環的開端,那麼6至12個月後,就有可能開始見到泡沫破滅的跡象。2011年下半年則會出現「最後的煙火」為這波資產泡沫揭開序幕。

作者預測這波破滅中,影響最直接的是股票市場的大幅下挫,接著法拍屋數量慢慢浮現,影響正常房屋及預售屋價格,並同時影響銀行授信政策,其並認為房價最大可能下跌超過40%。

在最後的章節其提到個人的因應方式

1.給股票族:其建議以「現金為王」,由其避開營建、金融、保險類股

2.給基金族:可關注歐美、中國、非洲

3.給無殼蝸牛族:以租代買

4.給有殼貸款階級:緊盯升息,先賣再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