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師的簡報真的很精彩~原本晚上這個時間通常是我在工作一天後很容易與周公會面的時間,但是康老師精彩豐富內容及有系統演講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文化地景一詞作為解釋一個地區整體的面貌的確是可以想像。但是如何區分文化地景與一般所謂風景或自然風景之間卻是比較難以界定的。一般我們會認為國家公園這樣一個區塊應該是屬於自然風景,但從文化地景的角度,國家公園的區塊由於經過人類透過法令及行政體制的運作,讓此區塊得以保留作為國家公園,因此應該可以歸屬在文化地景的範疇裡。
因此,這樣看來,文化地景與自然風景之間似乎可以從是否存在著人為操作而加以區別,但是這可能只是最簡單的區分,如果要再細究,文化地景乃人類活動的時間軸線附加在一塊土地上所留下的痕跡,而風景強調的可能是一個視景,不管這個視景內存在著哪些元素。因此文化地景與風景其實可能是以你容於我、我容於你的形態而存在。因此,硬要去區分出文化地景與風景的意義,其實我也無法很明確的說明,也許最大的意義,可能是存在於人類如何去將這整個複雜的面向進行有系統的分析。
整個簡報的內容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條看似與一般巷弄沒什麼兩樣街道,更深一層去認識才知道原來這條街竟述說著一段一般人無從得知的歷史,而這個街道竟然是我大學同學住的地方,他們家樓下就是一間一間的印刷小工廠。若老師不去提那段歷史,旁人真的無法知道原來這條小巷擁有那麼精彩的故事。
而在都市更新推動之下,有多少的專業團隊會去注意這樣看似不起眼的街道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歷史。整個歷史、記憶、產業型態都會在追求經濟發展、土地增值、改善"破敗"巷弄的政治正確操弄下而消失。
另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的社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口所帶來的一些現象。他舉出中山北路《聖多福天主教堂》於假日的時候,會有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外籍勞工聚集。由於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附近的居民因此向教堂表達抗議,希望這個地方可以被進行搬遷、驅離等讓外籍人士無法聚集的動作。台灣雖然是個很能夠包容許多文化、背景、種族的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有異國料理,有各種的宗教形式的活動在聚集,但在切身面臨異國文化(尤其是那些被社會價值觀認為是低度發展落後的國家)在我們週遭形塑聚集時,我們很容易築起一道圍牆,將他們排除在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